导读:为什么很多企业倒在了疫情之后?为什么GDP在增长,而企业利润在下降?为什么M2这么高,但PPI\CPI却一直走低?制造业投资高增速,换来的是可能是一场行业大洗牌。企业终于等到夏天,却发现寒冬似乎还未过去……
1、"过剩"是魅影,可惜从未离去
期货市场上,最近出了一个明星品种:纯碱。
(相关资料图)
纯碱两个月从2500跌到1500。实盘大赛,赚钱翻倍的,做空的都是纯碱。
2022年纯碱总需求为3063万吨,总供应不到3000万。
可到了2023年一年,就要增加500万吨新产能。
明摆着库存过剩,空头逻辑清晰,
而逻辑背后,隐藏的是资本。
纯碱生产企业,有哪些躲过了这一劫?
在唐叔写作的这一刻,远在内蒙古阿右旗塔木素,总投资211亿元的纯碱新产能,依然如火如荼。
再看苯乙烯,上承原油,下接橡胶塑料的工业味精。
两个月跌了2000!从8600跌到6500,如果算上去年高点,苯乙烯已经半价大甩卖。
7月份,浙石化、安庆和宝丰新增装置的投产,算起来超过60万吨的航母级产能就不下2个。
如果说苯乙烯的产能,是猛虎下山。
那PDH的产能,更是规划一时爽,投产万般难。
未来5年内,中国PDH的新增产能至少在2000万吨/年以上。
生产的是,丙烯,聚丙烯塑料,汽车产业链和餐饮业都会用。
但是PDH的唯一的生产原料丙烷,定价权是美国和中东,操盘手在新加坡。
供需两端价格错配,两年了,PDH企业几乎全线亏损。
如果要唐叔再列举,汽车、钢铁,尿素,乙二醇,镍……都是如此。
2、救房市易,救过剩难
过剩用于是相对的,因为硬币的另一面是需求。
如果这产能大扩张的天,大家的消费撑不住。
第一、楼市将老百姓70%的流动性锁死了。
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本来就不理想。
目前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的4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十几个百分点。
第二、全球经济由强转弱,海外利率高位盘整,通胀高位盘整,老外买耐用品不如存银行吃利息,对于国内产能也是雪上加霜。
这就是分析师嘴里经常说的:内在驱动不足,外需走弱。
有解决方案吗?
至少不要相信拯救房地产,可以拯救过剩产能。
孟晓苏说:中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正是因为实行了对房子的限购。
6月12日,任泽平再发文《该不该救楼市》:已经不是要不要救楼市救经济了,而是怎么救,怎么尽快大力度救。
可昨天的新闻,结婚率创1979年来新低,一孩生育率跌到0.5。
拯救房地产,不是又拯救一个过剩产业?
3、民企制造业处境更堪忧
不可否认,制造业投资是经济核心驱动力。
“告别房地产,拥抱制造业”逻辑清晰。
但制造业的天花板又在哪里?
产能过剩,对国企业影响不大。
要命的是民企。
国企,该投资的继续投,该生产的继续生产,完成“稳增长”任务,有一定的紧迫性。就像22的钢材,价格再跌,最多电炉钢躺平,大国企仍然继续生产。
民企制造业呢?投下的钱,欠下的债,产能开不起来,银行都要抽贷、断贷、压贷。
除非消费回到一个合理的增速。
不然用不了多久,就要来一场制造业大洗牌了。
本文作者:唐韵 (有情怀的产业分析师,专注发现产业链风险价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