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盛夏时节,从金沙江上吹来的风,带着要把整片红土地点燃般的热情,席卷了小镇。
在涛源镇的安坪村,王洪飞一家正不紧不慢娴熟地做着饵块,将淘洗浸泡好的大米磨成米浆,加热后变成条状的饵丝,放入机器搅拌均匀,再用木块揉成圆筒状,然后两手轻轻一挤一捏,一个筒状的饵块就做成了。圆饼状的饵块则是先揪出一个个大小一致的剂子,再用木板一压一旋,一个圆圆的饵块应运而出。看似简单的饵块制作手艺,要达到这样娴熟的技艺,全靠一家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30多年的经验积累,每天下午做,第二天上午到集市上卖,不到十点就会售空。买饵块得赶早,已成了涛源镇群众去赶集时的默契。
涛源气候炎热,王洪飞家平日里就做200多斤,冬天气温低容易保存时每天做千把斤也是常事,涛源镇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终年气候温热,昼夜温差大,素来盛产优质大米,所以做出的饵块软糯清香又极富弹性韧性。可烤可煮,切成块、片、丝下锅,饵块温润莹白,汤色清亮,耐煮不浓汤,尤其是用当地大龙潭水煮出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是永胜人走亲访友必带的“伴手礼”,也是当地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时间会冲淡记忆,但家乡的美食因为品尝多次,已成为一种幸福和美味的印记镌刻在我们的味蕾之上,等待着某一刻品尝时再次被唤醒,那些离家在外的游子,无论走到哪儿,也会想起故土的盛夏,思念着这种,米香漫唇齿间的,独属于家乡的味道。(采写:万志菊 子世明 陈玉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