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头条 资讯 焦点 回响 资讯 封面报道 生活方式 清单 提问 专栏 论坛 活动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车流人流在哪里,岗位就在哪里”,利济小岗:为民情怀永不变

2023-08-17 08:35:40 长江日报

7月28日,36岁的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交通大队辅警韩靖为救人从月湖桥上纵身一跃,让他一下成了火遍全网的救人英雄。韩靖2019年成为辅警后,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利济路岗。利济路交通岗是武汉市最早的交通岗之一,20世纪80年代,在路中的水泥台子上,笔直如松指挥交通的交警是那个年代鲜明的印记。


(资料图片)

民警在利济路口给外卖员宣讲安全知识。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四十余年倏忽而过,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利济路岗的执勤警力由固定指挥变成了流动管理,警力跟着警情走;从单纯管车到车、路、人多元管理;从服务过往群众到辖区保畅护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牌匾依旧熠熠闪光。

■ “车流人流在哪里,岗位就在哪里”

8月10日早上7时,晨光正好,微风轻拂。硚口区利济北路与中山大道交会路口,集装箱样式的岗亭上方,“利济小岗 为民情怀”八个大字尤为醒目。杨彬着装整齐、身板笔直,准时出现在路口,开始一天的执勤。

杨彬今年48岁,是硚口区交通大队一中队利济路交通警务区民警,曾获“武汉市十佳优秀交警”称号。杨彬一边向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大楼大门方向走,一边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当初的利济路岗亭成了利济路交通警务区,管理范围东起民意四路,西至武胜路;南到沿河大道,北达京汉大道,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工作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路中间的固定岗,交警靠站,现在交通设施智能化,路中间不需要有人指挥,固定指挥变成了流动管理,交警靠走,在巡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你看,现在刚过7点,排队进入一医院的车辆就快排到中山大道路口了,这个时候要重点盯住排队秩序,提醒司机及时跟上、防止车辆加塞引起纠纷,造成拥堵。”杨彬边说边走上前轻轻敲打一辆小车的车窗,司机因为排队无聊正在埋头打游戏,“请及时跟上!”司机闻声一笑,立即启动车辆。

20世纪80年代,从利济路到武胜路,走江汉一桥、长江大桥是当时主要的过江通道,利济路口是武汉市车流、人流最为集中的路口之一。58岁的硚口区交通大队车管中队民警魏剑桥回忆道,他1985年参警,在利济路口一站就是4年,当时一个班次要配两名民警,一人在路中间打手势指挥交通,另一人在岗亭按开关控制信号灯。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通行选择不断丰富,利济路口的交通枢纽地位随之下降,但由于周边有红旗村小学、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武汉市第一医院、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等多重交通热点,目前仍是全市区域性交通要道。

7时30分,早高峰开始了。一辆出租车停在一医院门诊进口处,从副驾驶下来一名中年人,他拉开后座车门,把一位白发老人搀扶下来,再走到后备厢处准备拿东西。杨彬赶紧上前和他一起从后备厢里抬出轮椅,中年人连声道谢。

“抬轮椅是家常便饭,一方面是服务群众;另一方面是缩短车辆停留时间,能快一秒是一秒。”杨彬拍了拍手说。

上午9时,回到岗亭的杨彬已是汗流浃背。说话间,一位中等身材的年长民警推门而入。来者吴冬兵,今年55岁,1994年参警,曾获“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交警之星”称号。

“9点钟了,一医院门口现在是第二波高峰,我去看看。”老吴笑着说,“你们记者写稿子讲流量,我们交警也一样,交警不是木头人,也要跟着流量走,车流人流在哪里,岗位就在哪里。”

■ 护栏“弯一脚”,变出一股道

时已立秋,但太阳依旧炙热。车辆从一医院门口快排到中山大道路口了,老吴说:“这里是双向四车道,以前够用,现在我们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尽量想办法把区域交通组织好,否则北边会影响航空路,往西影响武胜路过江交通。”

从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到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30万辆,短短不过数十载,交警的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只管车,现在车、路、人多元管理,岗位延伸到方圆近3公里的范围。

一路小步快走,很快,老吴走到市一医院门诊大楼门口,他指着路中间的交通护栏说:“你看,这段护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记者眯眼一看,发现这段护栏呈S形,不是通常的直线。老吴说:“进利济北路的车辆有一半是奔着医院来的。护栏在医院门口‘弯一脚’,变出一股道,原来的两股道在医院门口成了三股道,作用非常大。这是我们利济路岗提的建议。”

为缓解利济北路的交通压力,硚口区交通大队上下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除了建S形护栏,还提出将公交站点分流。硚口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许一桥介绍,这些措施对保畅排堵起到良好效果,大队要求交警路面巡查要带着问题走,对辖区交通组织提出合理化建议。

10时30分,指挥中心电台呼叫:市一医院门口两车发生擦碰事故。刚刚走到路口的老吴二话不说转身往回走。

现场,一辆网约车和一辆出租车发生轻微擦碰。原来,出租车在后,网约车在医院门口变道,双方均有责任,但变道的网约车一方负主责。老吴三言两语厘清责任,双方均无异议,车辆迅速撤出现场,避免造成拥堵。

“话说到位,手做到位,处理事故才能到位。”老吴自豪地说,“这么多年,我处理的事故没有一起投诉。”

1996年,利济路交通岗作为武汉市唯一入选岗组,被评为全国首批“最佳交警岗组”;1998年,利济路交通岗被共青团中央和公安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2017年,利济路交通岗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目前,利济路交通警务区有民警6人、辅警9人。数十年来,利济路岗延续着零违纪、零投诉、零重大事故的纪录。

■ 利济路岗不仅是交通岗还是服务岗

到利济路岗执勤的第一天就让韩靖记忆深刻。那是2019年3月,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在岗亭附近摔倒,当时的执勤民警童庆云立即带领他和另一名辅警将老人扶到岗亭内休息。从此韩靖便记住了,作为一名交警,不光要管交通,还要在群众遇到困难时冲上前。

“新加入中队的民警、辅警先到利济路岗锻炼是中队的老传统。”硚口区交通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吴玉磊介绍说,到利济路岗锻炼学什么?学爱岗敬业,学服务为民。

现今的利济路交通岗亭内,灭火器、饮水机、便民伞等各式物品一应俱全。桌子一角摆放着一个便民箱,便民箱内口罩、绷带、创可贴等急救用品码放整齐。

当年,除了便民箱,利济路岗亭还配有一个金属工具箱,里面放着扳手、螺丝刀、卡钳等修车工具。硚口区交通大队车管中队民警李捷说:“当时我们专门定制了便民工具箱,像现在的消防箱一样固定安装在岗亭的一侧。”“便民箱和工具箱是当时的‘标配’。”魏剑桥说。岗上每个民警都会修自行车,执勤过程中发现骑车群众有“链条掉了”“车胎漏气”等小故障,民警动手搞定。

21岁来到利济路岗,在这里执勤7年,52岁的民警陈峰回忆起当年在利济路岗的时光,心潮难平。“利济路岗不仅是交通岗,还是服务岗。”

如今陈峰的职责是对交通违法和事故涉案车辆进行返还前审核。前不久一个周末夜间,一位外地来汉自驾游客因违法停车,车辆被依法拖离,该游客因没有携带驾驶证无法领回车辆。得知其当天就要离汉,陈峰赶回窗口让游客家属将驾驶证原件拍照传来,随后通过查询确认了驾驶证的真实性,为其办理了相关业务。外地游客满意而归。

“只要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服务群众就是我应该做的。”陈峰笑着说。

晚上7时,夏日余晖仍在,老吴整理行装准备下班,从早上9时到晚上7时,整整10个小时。老吴指着利济路交通岗内的荣誉墙,骄傲地说:“我们利济路岗出过很多先进模范,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许一桥看来,一项项荣誉时刻提醒着在岗的每一位民警、辅警,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保畅护安、服务群众,这才是“利济小岗,为民情怀”这八个字的意义所在。

(长江日报记者邓进 戴旻阳 通讯员杜泽文)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近更新